
很多學生常問我:「老師妳是從小就會彈鋼琴嗎?」
其實,我和大家一樣,也曾經是坐在鋼琴前緊張不已、手指僵硬的那個孩子。
今天想來寫下這篇「鋼琴學習日誌」,不只是回顧自己的音樂歷程,更想告訴你們:鋼琴之路不怕走得慢、不怕中斷,只要你願意重新開始,音樂永遠都在等你。

🎵 四歲開始學琴:在琴聲中長大的童年
我第一次學鋼琴是在四歲的時候。那時候的我,手還很小、腳踩不到地,只能靠墊子才能坐得高一點。記得媽媽說,我一聽到琴聲就特別安靜,會湊過去聽,也很喜歡模仿老師彈琴的樣子。
小時候學琴是一種「遊戲」,老師用圖卡、音名卡、小貼紙鼓勵我,也讓我從視覺和聽覺去連結每個音的名字和位置。那是一段快樂、自由、不太有壓力的學琴時光。
但當然也有挫折的時候,例如:
- 彈不順時忍不住哭、氣自己
- 練琴想偷懶但又怕被媽媽發現
- 明明很努力了還是比不上學姊們的程度
即便如此,回想起來,那段學鋼琴的日子,已經悄悄在我心裡種下了音樂的種子。

⏸ 國中時期:第一次與鋼琴說再見
進入國中後,學業壓力變大,補習、考試、學校活動接踵而來。我開始漸漸減少練琴的時間,最後甚至選擇暫停鋼琴課。
當時的我沒有覺得難過,反而有點「解脫」的感覺。學鋼琴對很多人來說,是一種責任和壓力,而我也不例外。
但現在回頭看,我很感謝當初的自己沒有把鋼琴「丟掉」,而是「放著」──它始終靜靜地在原地等我,等著我哪天再重新按下琴鍵。
🎓 考進音樂系:與鋼琴重逢的那一刻
時間到了高中、大學升學階段,我決定報考音樂系,主修古典吉他。這是另一段故事,但在這段旅程中,鋼琴再次成為我生命中的主角。
作為音樂系學生,鋼琴是必修課,甚至是評量的重要項目之一。我開始重拾多年沒練的技巧,也重新學習:
- 正確的手型與坐姿
- 樂曲詮釋與風格掌握
- 和聲進行與樂理分析
那時候的鋼琴學習,和小時候的完全不同。它變得更深入、更系統,也更有挑戰性。尤其副修鋼琴的課堂上,每次上台彈奏都是一種自我突破。
我記得有一次在期末試奏時,彈了一首簡單的巴哈作品,原本不覺得有什麼,但老師回饋我說:「你的聲音很溫柔,這是一種特別的特質。」這句話深深鼓勵了我,也讓我意識到——音樂不是比快、比難,而是找出屬於自己的聲音。

👩🏫 成為老師後:用經驗陪伴每一位學生
畢業後,我走上音樂教學的道路。除了古典吉他外,我也重新開始教授鋼琴課程,從最基礎的兒童音感班,到成人自彈自唱、甚至皇家鋼琴檢定課程。
我發現,因為自己曾經中斷過鋼琴學習,也曾經「從零開始復健手感」,所以我更能理解學生的心情:
- 初學者怕自己不夠好、怕手指不聽話
- 中途放棄的人,常常對自己沒自信
- 成人學員會擔心「年紀太大是不是學不起來」
這些我都懂,也都經歷過。
所以我總是告訴學生一句話:「彈得好不好沒關係,重要的是你願不願意每天打開琴蓋。」
❤️ 我的教學理念:讓鋼琴成為療癒與陪伴的力量
現在的我,不再只把鋼琴當作一門技能或考試項目,而是一種生活的陪伴。
我喜歡在夜深人靜的時候,彈一首喜歡的流行歌;也喜歡和學生一起練一首聖誕節的四手聯彈;更喜歡看著孩子們從認音符、按出第一個和弦,到有一天自信地說:「我可以彈給媽媽聽!」
鋼琴,不再只是我童年時代的一段記憶,而是我每天生活中的溫暖聲音。

✨ 結語|你也有一段屬於自己的鋼琴故事嗎?
我知道,很多人在學琴的路上會遇到瓶頸、卡關、甚至想放棄。
但請相信我,只要你願意重新開始,不管你是 6 歲還是 66 歲,音樂都不會拒絕你。
這就是我寫這篇日誌的原因。
我不是最厲害的鋼琴家,但我是一個真正經歷過高低起伏、願意陪伴你的老師。
如果你也有一段中斷後想重新開始的鋼琴故事,歡迎來找我聊聊。
也許,我們可以一起,讓鋼琴再次成為你生活中重要的聲音。
🎹 想學琴但不知道從哪裡開始?留言或私訊我,讓我幫你規劃專屬的入門學習路線吧!
💬【葵葵老師|親子鋼琴課|成人療癒彈唱|線上遠距教學】
📩 點我聯絡老師|立即預約試上課程:葵葵老師的linktree